DB37∕T 4748-2024 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山东省)
ID: |
EB1ED3A44E8A4920ACF4BF630004588C |
文件大小(MB): |
0.43 |
页数: |
14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9/20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13.020,CCS,A 45 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4748—2024,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s for disaster-causing jellyfish monitoring,2024 - 09 - 03发布,2024 - 10 - 03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37/T 4748—2024,I,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监测程序 1,5 监测方案制定 .2 监测要素 .2,监测时间及频率 .2,监测站位布设 2,6 监测设备配置 .2 采水器 2,多参数水质仪 3,测流仪 3,监测网具 .3,网口流量计 3,7 环境要素监测 .3 水文要素 .3,化学要素 .4,生物要素 .4,8 灾害水母监测 .4 螅状幼体 .4,碟状幼体和幼水母体 4,水母成体 .4,9 灾害水母分类统计 5 水母鉴定分类 5,螅状幼体统计 5,碟状幼体和幼水母体统计 5,水母成体统计 6,10 监测报告 .6,附录A(资料性) 海洋灾害水母统计记录表 .7,附录B(资料性) 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报告格式与内容 .10,B.1 文本格式 10,B.2 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报告章节 10,DB37/T 4748—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海洋局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山东省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DB37/T 4748—2024,1,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确立了灾害水母监测程序,规定了监测方案制定、监测设备配置、环境要素监测、灾害水母监测等阶段的操作,描述了灾害水母分类统计、监测报告等追溯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海洋中灾害水母的监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2763.2 海洋调查规范 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GB/T 12763.4 海洋调查规范 第4部分:海洋化学要素调查,GB/T 12763.6 海洋调查规范 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GB 17378.3 海洋监测规范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GB 17378.4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GB 26123 空气潜水安全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灾害水母 disaster-causing jellyfish,在一定时间段内迅速增多,并对人类生产生活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的水母种类,注,1:主要包括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水螅水母纲和栉板动物门等,注,2:山东海洋灾害水母常见种类为海月水母(Aurelia coerulea)、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等,螅状幼体 polyp,水母生活史中,附着于水域底部岩石等硬质基,营底栖生活、进行无性繁殖阶段的个体,碟状幼体 ephyra,钵水母的螅状幼体(3.2)通过横裂繁殖产生,营浮游生活阶段的个体,水母体 medusa,钵水母的碟状幼体(3.3)生长发育产生的,营浮游生活,具有水母形态阶段的个体,注:,水母体包括幼水母体和水母成体,4 监测程序,DB37/T 4748—2024,2,海洋灾害水母监测程序包括:,a),监测方案制定;,b),监测设备配置;,c),环境要素监测;,d),灾害水母监测,5 监测方案制定 监测要素,环境监测要素包括水温、盐度、海流、pH、溶解氧、营养盐、叶绿素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灾害水母监测要素包括灾害水母种类、丰度、个体大小、发育阶段等以及螅状幼体种群分布状况。 监测时间及频率,5.2.1 常规监测,4月至10月开展常规监测,每月监测1次,5.2.2 跟踪监测,水母异常增多时开展跟踪监测,每周监测2次~3次。 监测站位布设,5.3.1 海域选择,监测站位布设选择:,——,水母灾害多发海域;,——,上升流区、海湾等海域;,——,浴场和旅游度假区、核电站和火电厂冷源区、渔场和增养殖区等海域,5.3.2 常规监测,常规监测站位布设采用扇型(河口近岸海域)和网格型,站位之间的距离在5.0 n mile~15.0 n mile之间,宜不少于5个监测站位,优先选择历史站位,5.3.3 跟踪监测,跟踪监测站位覆盖灾害水母分布海域,站位数量随灾害水母分布范围的扩展而增加,宜不少于9个监测站位,5.3.4 螅状幼体监测潜点,潜点宜选择监测海域近岸的养殖区、港口码头、防浪堤等人工构建物区域,6 监测设备配置 采水器,配置用于采集水温、盐度、pH、溶解氧、营养盐和叶绿素a等要素的采水设备,DB37/T 4748—2024,3,多参数水质仪,配置用于测定水温、盐度、pH、溶解氧等要素的现场原位监测设备。使用前应经过校准。 测流仪,配置用于测定海流的流速和流向的测流设备。使用前应经过校准。 监测网具,配置用于采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用于监测灾害水母的网具设备。使用网具类型及规格见表1,表,1 监测网具及其参数,网具名称,网具材质,网具参数,监测对象,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尼龙筛绢,网口内径0.500 m,网长1.45 m,网衣孔径0.505 mm,水螅水母……
……